查看原文
其他

邮储张伟斌:数字化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路径

周小渔 贸易金融 2022-04-05


供应链金融迎来属于自己的创新时代,对于核心企业、中小微企业,物流企业等都具备明显的益处,实现了价值的增量创造,而非存量之间的博弈。数字经济发展更为供应链金融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土壤。


——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  张伟斌

文 | 本刊记者 周小渔

来源 | 《贸易金融》杂志2021年4月刊



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根本。


供应链金融迎来属于自己的创新时代,对于核心企业、中小微企业、物流企业等都具备明显的益处,实现了价值的增量创造,而非存量之间的博弈。数字经济发展更为供应链金融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土壤。


在行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和核心企业都从优势出发各显身手。其中,银行如何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如何平衡风险?如何运用科技?带着诸多疑问,《贸易金融》记者采访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张伟斌。(“M”为贸易金融杂志,“Z”为张伟斌)


M:您认为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创新?


Z: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备受各界关注。结合报告上下文看,“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是作为“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组合化措施之一,因此创新必须围绕中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服务主体来开展,否则创新的举措和质效就难以被认可。结合八部委 “226”号文,创新的重点建设任务是落在体系构建上,也就是供应链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的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的重点实现路径就是数字化,必须利用好可复制、可链接的特征,挖掘附着的商业价值。供应链金融涵盖的融资便利、支付结算、财资管理等都需要数字化的转型。


M:邮储银行在创新供应链金融方面有哪些新探索?


Z:邮储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策略是努力夯实基础、协同补缺,以求追赶市场,形成特色。在推进创新方面主要的措施包括:一是邮储银行是首家以保理融资支持多级流转电子凭证的银行,该模式已经发展为市场主流,持续关注该领域的新进展,不断丰富多方合作。二是邮储银行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行内多部门以大中小微联动、批零联动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与邮政集团在汽车、医药、电商等行业的协同深化。三是邮储银行信息科技建设全面提速,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平台建设,在深挖AI应用场景,在打造“区块链+”生态圈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果,为新一代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四是邮储银行创新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作为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邮储银行数字货币项目组完成了东北地区首例线上BtoB平台数币应用合作,通过数字货币的结算和监管资金功能,帮助船舶金融供应链平台优化远洋船舶加油的流程及支付结算。


M:供应链金融发展难点有哪些?


Z: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举两个方面的例子:一个是快速触达最终融资客户的问题。例如,银行经常会面临按照产业链图谱应该是要与相隔不同层级的许多小微企业开展直接保理,但在新客户提交申请时银行无法快速批量开户、一点做全国难以解决实地调查等问题,只能采用再保理这种合作方式来支持小微企业,银行是没法对只是间接用户而不是开立账户的客户进行综合金融服务的,因此需要对226号文相关线上化业务规定予以更具体的阐述。另一个是关于交易信用型供应链金融业务。要从单体评判转向链式整体风险评估、核心企业信用难以直接传导等情况下,数据模型必将成为供应链金融创新的突破口。以往也有一些研究构建了诸如“中小企业素质”“ 供应链关系状况” “核心企业素质”和 “ 供应链融资资产状况”等的分值权重,但相较于巴塞尔协议等经过长期的、大范围的实践验证的规则,与某些场景金融相关的风控有效性缺失足够的理论和数据基础支撑,前中后台难以统一认识。同时,也确实要考虑依赖数据带来的风控严密性问题,以及如何开展数据驱动的模型风险管理。


M:如何在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模式的同时控制风险?


Z:创新与风险平衡是有基本原则的,经济金融的顺利运行在微观层面就是企业交易间要遵守基本的商业惯例、商业逻辑,在一笔具体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层面就是不管怎么创新,总是要分析判断应收应付的现金流如何形成、如何流转、如何按期足额还款,如果是涉及商品存货的,还要考虑能否控制并实际处置等。


创新与风控的基础始终是对产业的研究或者说是对行业规律的理解。风控的改进大致需要加强几个方面:首先,是风险位移后的思路调整,比如说场景需要数据来刻画表述,动态行为、多主体会涉及成百上千的标签,指标维度、特征变量大大增加了复杂度,规则、策略和模型的设计就很重要;其次,是重视风险叠加和传导,比如与租赁公司合作打通汽车金融B端、C端,那乘用车与个人消费相关、工程机械车与个人经营相关、融资租赁企业与公司信用风险控制和缓释相关,还涉及租赁交易的客户结构偏差风险、交易欺诈风险、销售扩张策略风险等,以及一手车与二手车业务还有诸多差异,类似这些问题就必须在风险管理上予以统筹。最后就是识别是否确实属于供应链金融风险。比如近期的GREENSILL CAPITAL破产事件引发了对反向保理/应付款融资的疑问,FCI列举的观点就认为这种风险根本不应该出现在保理的再融资结构中,而是一种典型的与影子银行/NBFI相关的风险。


M:供应链金融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的结合,您认为各参与主体应该如何配合把供应链金融真正落到实处?


Z:我觉得可能重心还是要放回到多方合作,建立合理的商业运营模式,从节点型向全流程合作转变。核心企业自金融、银行建商业交易平台自建场景等需要在更长时间的跨度内去观察。


近年来,银行与很多第三方的合作已是常态,反倒是银行之间的供应链金融合作较为少见。其实,银行之间确实会存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客户结构不一,不同行业的介入程度不一,可以通过合作以更多方式服务小微。银行业协会前几年就制定了双保理合作协议范本,现阶段正在征求再保理的意见,后续在实际合作中,银行必须坚持真实核算,严格规模管理、严格资本计量,防范脱实向虚的资金腾挪,打造经得起监管审视的供应链金融银行合作链。


M:随着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不断创新,您认为哪些细分领域将会成为创新模式下新的关键词?


Z: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人们常说“新旧交织,破立并存”,包括银行在内的很多市场主体都在创新方面有了很好的实践,今后各参与方肯定也都会持续探索并给市场带来惊喜。这里简要说几个我比较关心的方面,又如智能化风控对交易信用型业务的推动,如何形成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模型,从而更好地服务预付类经销商业务、用于批零结合领域,并可以作为标准化/类标准化资产交易的基础;比如存货(仓单)融资,十年前的风波以来始终没有得到很好恢复,目前可流转仓单运营规范发布、中仓登公司成立、仓单体系建设启动,后续“三方协议”与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两种主要模式融资会怎样恢复发展;还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数字货币肯定会改变和丰富结算清算融资方式,各国推进路线不同也会对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升级”产生影响,其每一步发展会如何变革金融都值得关注。


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商务合作\内容撰写\软文推广:18501955840(备注合作事由或电联)需求发布\业务对接\投融资需求:18600329996(电话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